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乒乓球队始建于1958年11月,至今共获得3枚奥运会金牌、21枚世锦赛世界杯金牌、26枚亚运会亚锦赛金牌、6枚全运会金牌、13枚全国锦标赛金牌。
建队初期,球队隶属于省体委五台山运动训练中心,无固定基地,先后辗转于五台山草棚球场、军事学院、中山东路体校等处。
1959年第1届全运会,在龚宝华、殷成基等首批教练员带领下,克服了初创时期的种种困难,获得第12名,居于全国中游水平。其后,球队的建设、发展逐步进入正轨,1963年前后,已成为国内乒坛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涌现出一批优秀选手。其中,最突出的典型人物是狄蔷华在雅加达第1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了1金、2银、1铜,实现了江苏乒乓球在国际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1965年第2届全运会,队伍取得了较大进步,男子单打、双打均获得第4名。
10年曲折发展期间,我国乒乓球事业严重受挫,队伍实力更是大幅下降。1973年秋,经江苏省体委批准,江苏省乒乓球队迁至南京体育学院。1974年全国锦标赛共41个代表队参赛,江苏乒乓球男队排在第36名,女队排在第38名,这次惨败成为激发队伍前进的动力。1976年,女队开始发力奋进,在安徽蚌埠举行的华东赛区分区赛上进入前4名,全国锦标赛也名列第14,进入全国甲级队行列。
1981年,在杨光炎教练的带领下,由蔡振华、杨川宁和惠钧等组成的江苏男队奋发崛起,首次夺得全国团体冠军,女队则在团体项目中首次进入前6名。此后,蔡振华和惠钧成为当时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在举世瞩目的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蔡振华作为中国队绝对主力获团体、双打2枚金牌。随后在第37、38届世乒赛上,再夺2项冠军。90年代初,蔡振华临危受命,出任国家队教练,带领中国乒乓球队从历史的低谷走向辉煌,包揽了各类世界乒乓球大赛的大部分金牌。
1983年第5届全运会,惠钧一举夺取了男单冠军,并于1987年第39届世乒赛上获得混双金牌。从那时起,男队人才辈出,闫森、秦志戬、陈玘等名将相继涌现。2000年闫森获得第27届奥运会男子双打冠军,第46、47届世乒赛男子双打冠军;2004年陈玘夺得第28届奥运会男子双打冠军,第49、50届世乒赛男双冠军;秦志戬获得第1届世界杯赛团体冠军,第46届世乒赛混双冠军。2002、2004年2次全国锦标赛获得男子团体金牌,并在2005年第10届全运会上首夺全运会男子团体金牌。
20世纪90年代,江苏女队也开始崛起,在1995年全国锦标赛上勇夺团体冠军,实现了江苏乒乓球女团金牌“零”的突破。随后,在1996-1998年3次蝉联全国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并在第8届全运会上夺得女子团体金牌。李菊、邬娜、杨影、张莹莹等先后分别夺得第27届奥运会女双冠军和第44、45、46届世乒赛混双、女双冠军,并连续在第7、8、9届全运会上夺取单项金牌。
山有起伏,水有涨落,随着黄金一代的谢幕,江苏省乒乓球队再次陷入了低谷。2009年11月,乒乓球队东移至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期间,女运动员范瑛在2011年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杯赛获得女团冠军。2018年5月,队伍回迁南京体育学院。
近年来球队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进行了创新改革,2019年始重现起色。第2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男女青年队斩获7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目前,江苏已有11位运动员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段,位列全国各省输送队员数量的前三甲。现今,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乒乓球队有专业运动员48人,省体校后备运动员36人,教练员10人,其中国家级教练员2人。
蓦回首,曲折回荡,望前途,道路漫漫!新征程上,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乒乓球队将赓续前辈精神,团结一心,自加压力,全力投入二次创业,力争在新时代,为学校的发展和中国乒乓球事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