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与立”民间武术的传承:沛县刘氏会馆的武术一角——体育传媒系暑期社会实践之五

发布者:李金宝发布时间:2020-08-24浏览次数:220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落实我校下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2020年南京体育学院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在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传媒系苏蔚平老师的指导下,民间武术小队的三名队员开展了“破与立”民间武术的传承:沛县刘氏会馆的武术一角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希望借助摄像机之眼,用影像记录当代沛县习武人的锻炼与生活,探索沛县武术在当今时代的美学展现与“破立”,见证千年来沛县武术的风采。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古称“沛泽”又称沛国、小沛。自秦汉以来素以“汉汤沐邑”、“刘邦故里”、“明光世家”、“ 武术之乡”而闻名于世。沛县武术传承千载,人才煊赫,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武术文化,从门派招式到武术器械再到习武风气都有所体现。沛县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之一,20073月,沛县武术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2020年的新冠疫情,本次的社会实践采取“线上+线下”的团队分工模式,一名位于沛县的团队成员去线下走访,另外两名团队成员在线上整理资料,制作视频,通过新兴媒体手段,让更多人领略沛县武术的千年风采。

早晨五点半至六点,许多沛县的“练家子”们陆陆续续聚集在了刘氏会馆的广场上,刘氏会馆是汉代开朝皇帝刘邦一脉的宗祠,也是沛县武术的一个晨练点。整个建筑群都是仿汉式的建筑,古朴大气,宽厚稳重,与沛县武术的哲学色彩一脉相承。

(老教练带着小孩练武)

六点半左右,真正的“练家子”武术师傅也陆续来了。张永祥师傅是沛县刘氏会馆传统武术晨练点的传统武术教练,擅长器械,也是武馆里的一位老教头。和张永祥师傅同为晨练教练的还有太极拳教练朱广勤师傅,负责教授太极爱好者太极拳和太极剑。


(刘氏会馆晨练点的教练资料,已经有些年头了)

刘氏会馆的广场上,中老年多,青少年少。在沛县,广场是中老年师傅的习武地,武馆是青少年的天下。除了年龄构成不同,沛县的武术流派在广场和武馆也有很大的差异。张永祥师傅说:“刘氏会馆这个广场大都练器械,很少练拳法。有刀、枪、流星、九节鞭、太极剑、柔力球等等”,沛县武术以拳法闻名,但要去武馆里专门去找师傅才能看到,广场上一般不显露。

沛县武术的传承有破有立,大量杀伤性的招式被删减,武术套路也更为规范严谨,沛县武者“取精华、去糟粕”,形成新的武术规范。以前的沛县武术可以看做一种防身手段,如今的沛县武术更多是一个文化符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沛县武术的招式和内涵旨趣发生了变化。棍法师傅石怀法师傅回忆他的练武生涯,生出很多感慨。在以前,沛县武术流派分明,内家功夫不传外人,各个村庄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一个村庄要有高手坐镇才能不被欺负,加上国家对武术的管控不严,沛县武术招式中保存有很多杀招。后来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杀伤性很强的拳法器械都不再外传,武术也主要以表演为主,大家学武也不再是维护家庭荣誉,更多是强身健体或者是对武术抱有兴趣。

当谈及对沛县武术的发展期望时,武馆的刘师傅有很强的自信:“沛县的武馆遍地开花,与以前那种独家绝技不同,现在学什么都有途径,这就大大减少了失传的可能。这些七十多岁八十多岁的都是我们的老师傅,像我们这些属于中一辈,武馆里的那些都是小年轻,还有不少小孩子从童子功开始练。这练武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练武的人也多了许多,咱们沛县人是以沛县武术为荣的。”

(六点半的刘氏会馆)

(实践组员与一部分练武人的合影,后排皆为武术师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