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2022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 (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发布者:李金宝发布时间:2022-01-28浏览次数:41

校各单位、各部门:

为认真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2022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四个面向”,重点支持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示范,推动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着力提升科技惠民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现将项目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22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按生物医药、重大科技示范、临床前沿技术和社会发展面上目等四个类别组织申报。

1.生物医药

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2159号),针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重大科技示范

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发展问题,围绕重点区域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预警、水土气污染治理、沿江沿海公共安全智能防控、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与预警、空地一体化智能消防、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供给、体卫融合模式防治慢性病、中药精准质量控制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综合示范,让科技创新惠及百姓生活。

3.临床前沿技术

坚持临床导向,瞄准国际前沿,围绕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治,开展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力争进入国家及国际指南、规范,努力实现我省临床诊疗技术的新突破。

4.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针对我省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应用示范。主要支持对我省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关系民生、受益人群多、技术集成度高、行业或区域特点显著、具有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价值的项目。优先支持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的项目。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须是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它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第一负责人(196211日及以后出生)须是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并确保在退休前能完成项目任务。

2.生物医药项目

2.1资助类项目

择优支持2019年以来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1)完成不同阶段临床试验,或由我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2)进入国家和我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产品,或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首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第三类)且在我省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

支持经费额度分别为:

1)对已完成期、期或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

2)由我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3)对已完成期或期临床试验的改良型新药,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由我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改良型新药,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350万元;

5)进入国家和我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并首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第三类)且在我省生产的疗器械产品,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700万元。

上述第(2)、(4)、(6)条款中的项目,省资助经费比例均不超过地方财政投入的50%

2.2竞争类项目

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鼓励承担单位加大自筹经费投入力度,对承担单位为企业的,省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

3.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申报单位须为项目建设与运行的主体,鼓励与科研机构、有关企业联合申报。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鼓励承担单位加大自筹经费投入力度,对承担单位为企业的,省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30%,并提供自筹经费配套承诺函。

4.临床前沿技术项目

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前沿诊疗技术,其中“干细胞”和“准医疗”指南条目,申报单位需符合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关于加强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与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科教函〔2017313号)、《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要求;医疗新技术研究需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鼓励承担单位加大自筹经费投入力度,对承担单位为企业的,省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

5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50万元,鼓励承担单位加大自筹经费投入力度,对承担单位为企业的,省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

三、申报要求

1.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办﹝201939号)、《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全省作风和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科监发〔2019336号)和《关于进一步压实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的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的通知》(苏科监发﹝2020319号)有关要求,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均须在项目申报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严禁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伪造材料骗取申报资格等失信行为。因科研失信记录和社会信用严重失信记录正在接受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年度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作出相应处理。

2.除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研发型企业及其他规定的条件外,有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不含前沿基础类、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类)在研项目的企业一般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企业限报一个项目,不得同时申报本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同一单位以及关联单位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发项目同时申报不同省科技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一个项目,同时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最多可再参与申报一个项目,在研项目(不含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前沿基础类、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类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项目主要参与人的申报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同一项目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复申报的将取消评审资格。申报生物医药资助类项目的企业,可申报4项,不受在研项目的限制。

3.项目名称和研究内容应符合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定位要求,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名称为“研究内容+科技示范

4.项目经费预算及使用需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总经费预算合理真实,支出结构科学,使用范围合规,申报单位承诺的自筹资金必须足额到位,不得以地方政府资助资金作为企自筹资金来源。生物医药资助类项目申请材料应包括完整的技术报告,并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审计报告。

5.严格落实审核推荐责任。项目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按照《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科技规〔201836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审核工作的通知》(苏科计函〔2017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履行项目审核推荐职责。项目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有法人主体责任,严禁虚报项目、虚假出资、虚构事实及包装项目等弄虚作假行为。项目主管部门切实强化审核推荐责任,会同同级社会信用管理部门对项目申报单位社会信用情况进行审查,并对申报材料内容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严禁审核走过场、流于形式。省科技厅将会同驻厅纪检监察组对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情况进行抽查。

6.切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严格落实省科技厅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意见》(苏科党组〔201816号),严格遵守“六项承诺”“八个严禁”规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省科技厅《关于转发科技部〈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苏科监发〔202144号)要求,对因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所获得的项目,将撤销立项资格,追回全部省资助经费,并对相关责任人或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7.项目研究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按照《关于改进科技评价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苏科监发〔2020135号)要求,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研究涉及人体研究、实验动物、人工智能的项目,应严格遵守科技伦理、实验动物、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8本计划项目实施期为3,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分2次拨款。

四、其它事项

1.申报材料待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可打印纸质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附件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纸质封面,平装订)。项目相关佐证材料统一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并填写《项目附件审查表》,相关佐证材料需在网上填报上传以供网络评审。重大科技示范项目需提供纸质佐证材料,作为附件和申报书一起装订。

申报材料需同时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报送。项目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网上确认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报。本年度拟立项项目将在科技厅网站(网址:http://kjjh.jspc.org.cn/)进行公示,未立项项目不再另行通知。

2项目申报材料网上填报截止时间为20223517:30,项目申报纸质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2231017:30,逾期不予受理。

3.联系人:付晓婉;联系电话:025-84755776

附件:12022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指南

2.临床专科分类代码表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财政厅

南京体育学院科研处

2022126

附件1

2022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指南

一、生物医药项目

(一)资助类项目

生物医药资助类项目择优支持2019年以来,(1)已完成期、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2)由我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3)已完成期或期临床试验的改良型新药;(4)由我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改良型新药;(5)进入国家和我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6)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并首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第三类)且在我省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项目需在申报书中提供清晰、可辨认的相应佐证材料扫描件。

1101化学药

1101-1完成期、期或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

1101-2取得上市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

1101-3完成期或期临床试验的改良型新药

1101-4取得上市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改良型新药

1102中药

1102-1完成期、期或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

1102-2取得上市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

1102-3完成期或期临床试验的改良型新药

1102-4取得上市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改良型新药

1103生物制品

1103-1完成期、期或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

1103-2取得上市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

1103-3完成期或期临床试验的改良型新药

1103-4取得上市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改良型新药

1104创新医疗器械

1104-1进入国家和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

1104-2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且首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第三类),并在我省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

(二)竞争类项目

针对制约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项目实施期内,需取得突破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医疗器械需完成临床研究。

1.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211生物培养基

1212新型佐剂

1213基因药物载体

1214一次性生物反应袋

1215纳米滤膜

2.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221体外诊断设备、试剂与材料

1222高通量核酸合成设备、试剂与材料

1223基因测序设备与材料

1224微创诊疗设备与材料

1225重症急救设备与材料

1226分子影像设备、高级智能医疗影像系统设备与材料

1227植介入器械与材料

1228医用高值材料

二、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2001重点区域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预警关键技术与示范围绕我省环境健康风险防控需求,针对有机毒物、病原微生物类新污染物,突破复杂介质中高风险污染物快速筛检、追踪溯源等技术瓶颈,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指标筛选、风险模拟和智能预测技术,开发多介质、多途径的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满足我省实际需求并与国际接轨的风险评估预警技术、规范体系,并在环境健康风险易发的典型区域进行应用示范,为我省生态环境精准管控提供技术支撑。2002资源型污水厂构建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示范为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我省污水资源循环与生态协同的水质管控策略、有机质及氮磷资源循环利用和能量回收等开展研究,重点突破污水分级资源化安全评价、新污染物控制、有机质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和高效能源回收等关键技术,开发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化与有机质综合利用转化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并形成城市污水资源化与能源回收整体技术与政策集成方案,开展工程示范。本指南方向采取定向委托组织方式申报。

2003土壤生物复合污染调控技术与应用示范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针对我省经济作物种植区土壤致病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生物污染现状和威胁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的突出问题,研究土壤致病菌和ARGs消减技术,研发基于土壤环境管理的生物复合污染阻控技术,探索建立江苏省土壤生物复合污染调控技术标准与规范,选择我省典型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开展应用示范,建立核心示范面积100亩、辐射1000亩的示范工程,为我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科技支撑。

2004大气污染关键前体物VOCs监测技术与溯源应用示范围绕我省大气污染治理现实需求,基于便携质谱技术,研发小型VOCs监测设备,快速有效识别大气中关键VOCs组分。开展小型设备在线监测,建立江苏省工业源、移动源与面源的重点VOCs排放组分数据库。研发基于近地面精细化风场的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根据移动与固定观测数据,精准追溯污染源头。综合排放源数据和精准溯源成果,开发大气污染物重点行业快速识别技术,提升污染防控响应的精准程度,并在我省工业园区等型区域内开展应用示范。

2005沿江沿海公共安全智能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针对我省沿江沿海水域线长面广,执法力量难以全域全链全时覆盖的实际,充分利用云计算、边缘计算、图像识别、5GAI技术,整合碎片化算法,开展智能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技防大数据+多模态多模型+大算力智慧大脑技术体系,构建“多维汇聚、智能融合、精准决策”的可视化服务引擎,并在我省沿海沿江开展应用示范,为提升涉江、涉海反恐防暴等各类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2006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针对我省燃气管网燃爆、地面沉降、内涝、道桥隧病害等城市安全问题,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连续分布式实时在线综合监测、动态评估、预警防控等研究,重点突破城市燃气管网长距离损伤探测与泄漏定位、地面高精度全覆盖沉降监测、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监测监控与洪涝灾害防治、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检测与运维、城市道桥隧安全隐患巡查和动态评估预警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并在我省开展引领性应用示范。

2007空地一体化智能消防灭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针对危化品罐区火灾、城市建筑火灾等场景,开展多场耦合火场实时模型研究,攻克空地协同多模式火场感知、多场耦合全要素火场实时建模、灭火剂射流抗干扰控制、火场评估与自主决策、空地协同主动灭火等关键技术,研制专用空中无人机及其挂载、特殊火灾车载灭火装备、地面智能灭火机器人等设备,探索形成空地一体化智能消防灭火技术和装备体系,并进行应用示范,为典型火灾救援提供支撑。

2008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供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贯彻落实《“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针对我省深度老龄化进程中亚健康状态监测治未病、急危重症救治、慢性病综合防治、老年康复治疗、中长期照护、健康膳食指导等医疗健康需求,利用现代医学、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老年常见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研究,探索解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医疗健康服务供给瓶颈,开展居家养老人群“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实施路径研究,探索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策略,并在全省推广示范,为我省健康老龄化社会建设提供支撑。

2009体卫融合模式防治慢性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围绕健康江苏2030确定的目标,依托我省初步形成的体卫融合模式防治慢性病持续高发的规范制度体系,重点突破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过程监测、运动处方设计、运动营养管理、体质健康干预与指导、运动危险因素控制等关键技术瓶颈,通过运动等非医疗手段,强化健康教育、实施早诊早治、加强规范诊疗、促进医防协同,选择我省设区市,因地制宜地开展体卫融合防治慢性病的技术应用示范。

2010中药精准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泰州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围绕中药质量控制与监管,开展具有中药整体性特征的精准检测、新型对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风险评估和质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技术突破,并开展规范性推广和应用示范,为及时发现中药产品现行标准以外隐藏的质量问题,推动中药监管科学化,促进中药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指南方向采取定向委托组织方式申报。

三、临床前沿技术项目

坚持临床导向,瞄准国际前沿,围绕重大疾病的临床诊疗,开展医学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力争纳入国家及国际指南规范,努力实现我省临床诊疗技术的新突破。(按照临床专科申报,临床专科代码详见附件2

3001危重症综合救治

探索危重症多器官损伤的关键致病机制,开展原创性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技术等综合救治技术研究,建立兼具多器官功能支持和靶向清除致病细胞与损伤因素的关键技术体系、规范化操作流程及应用推广体系,提高我省多器官功能障碍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002恶性肿瘤早期精准诊断

选择我省常见、高发恶性肿瘤,开展基于分子生物学、分子分型、病理学与影像学等的早期精准诊断技术研究。对较为成熟的精准诊断技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明确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形成行业公认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案。

3003生物(分子靶向)细胞免疫治疗

针对恶性肿瘤与血液病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具有精准治疗作用的生物(分子靶向)细胞治疗研究,优先支持CAR-T等肿瘤免疫生物治疗。基于靶点与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检测,开展相应人群治疗,探索科学、安全的诊治方案,并制定临床安全性应急预案,建立细胞制剂质量控制规范,形成可推广、可应用的分子、细胞精准诊治方案与质量评价体系。

300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

围绕神经、血液、心血管、生殖、免疫等系统和肝、肾、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疗需求,利用临床资源开展组织干细胞获得与功能调控、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立、动物模型的干细胞临床前评估研究及干细胞临床研究,推动我省干细胞向临床的应用转化。

3005脑科学临床研究

以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损伤修复、癫痫、脑卒中等重大疑难疾病诊治为导向,利用分子生物学、现代影像、信息学与言语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展临床应用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脑功能研究与医疗新技术,为脑疾病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及后期康复提供新策略。

3006微创治疗

利用腔镜(包括手术机器人)、在体实时导航成像、内镜与微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器械,开展相关疾病的无创或微创性诊断、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证据,建立微创治疗规范及技术标准,形成可在全国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案。

3007介入诊疗

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介入诊疗优势领域,结合设备、材料与影像学等学科的新进展,开展介入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推进介入诊疗与内外科等多学科复合,形成杂交技术,并推广优化介入诊疗方案与优势技术组合,探索建立基于介入影像学的规范化临床诊治方案。

3008精准医疗

选择我省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探索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重大疾病专病队列,收集生物样本资源,整合临床诊疗信息和多组学层次的生命健康大数据,开展长期随访。建立和优化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分子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诊断治疗决策系统,并探索建立规范化临床诊治方案以及应用推广体系。

3009 3D生物打印与生物医用材料

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和新生物医学材料,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构建单一类型(神经、肌腱等)或多种类型复合组织及器官(皮肤、血管等),并开展临床应用。

3010慢病综合防治

针对严重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围绕慢性病的防、治、康相结合“立体化防治” 模式,通过队列研究,探索开展原创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切实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3011中医现代化

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围绕中医药绿色、环保、天然、微创等特点,选择重大疾病、慢性病、妇幼疾病等,开展中医药防、治和(或)中医治未病、健康养生研究,探索传承与创新并重,理论与临床相长的系统化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发展,进一步探索中医药科学本质,为中医创新、发展与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3012精神疾病防控

针对心理行为异常、心理应激事件和严重精神障碍以及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预防、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干预措施等综合策略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基层负责健康教育和初步筛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负责技术支持,预防、治疗和康复一体化的精神疾病综合防控体系。

3013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利用医疗大数据,基于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辅助诊断、辅助治疗、辅助决策领域开展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科学性更好的为临床和患者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短缺局面,利用新一代智能技术赋能健康江苏建设。

四、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一)新型临床诊疗技术

针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围绕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开展疾病分子诊断、免疫诊断、个体化诊疗等专项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创新临床诊疗专项技术方法,攻克一批诊断、治疗、康复的临床应用新技术并转化为诊疗技术指南,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我省相关临床领域的技术特色和人才优势。(按照临床专科申报,临床专科代码详见附件2)。

4001新型临床诊疗技术攻关

(二) 公共卫生

围绕环境与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治、出生缺陷及妇女儿童健康、老年人健康、残疾人康复、慢性病患者康复等公共卫生重点领域,针对疾病的筛查、预测预警、早期干预技术和疾病治疗等关键环节,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状态辨识和健康管理等相关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与发生率。

4201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202重大与境外输入传染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203老年人健康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204妇女健康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205出生缺陷及儿童健康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206残疾人康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207精神疾病的心理康复应用研究

4208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4209血液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4210实验动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三)其它社会发展领域

主要支持对我省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关系民生、受益人群多、技术集成度高、行业或区域特点显著、并在全省开展示范推广的项目。

1.生态环境

4301土壤污染防治专题

4301-1土壤污染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

4301-2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1-3场地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1-4矿区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2水污染防治及节水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3大气污染防治专题

4303-1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3-2 PM2.5和臭氧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3-3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4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4305塑料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6绿色包装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07沿海滩涂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4308生物多样性培育、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4309 POPs控制与削减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0绿色智慧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4311建筑用砂(再生骨料、海砂净化、机制砂)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2.公共安全

4312安全生产专题

4312-1危化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2-2危险废物处置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2-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2-4其它领域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3自然灾害救治专题

4313-1地震、地质、火灾、气象、海洋、生物风险等灾害监测预警、防御技术应用研究

4313-2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3-3自然灾害救治医疗辅助设备和系统研发

4313-4无人探测等生命搜索与救援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4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5社会治安与监狱管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6职业危害防范与治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7生物安全防御与管控技术应用研究

3.公共服务

4318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4319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关键技术研究

4.生物技术

4320高值精细化学品生物制备

4321关键工业酶制剂规模化制备

4322面向生物治理的关键材料、菌剂产品

附件2

临床专科分类代码表

专科代码 专科名称 专科代码 专科名称

Y 0101心血管内科P 03妇产科

Y 0102呼吸内科P 04儿科

Y 0103消化内科P 05急诊科

Y 0104内分泌科P 06神经内科

Y 0105血液内科P 07皮肤科

Y 0106肾脏内科P 08眼科

Y 0107感染科P 09耳鼻咽喉科

Y 0108风湿免疫科P 10精神科

Y 0201普通外科P 11小儿外科

Y 0202骨科P 12康复医学科

Y 0203心血管外科P 13麻醉科

Y 0204胸外科P 14医学影像科

Y 0205泌尿外科P 15医学检验科

Y 0206整形外科P 16临床病理科

Y 0207烧伤科P 17口腔科

Y 0208神经外科P 18全科医学科

B0301肿瘤科

Z1017中医内科Z1021中医外科

Z1047针灸Z1054中医养生康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