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院“体”国情发展,“育”乡村新颜志愿服务队 圆满完成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葛见珠发布时间:2023-09-01浏览次数:1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乡村振兴将进入新阶段,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八月上旬,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体”国情发展,“育”乡村新颜志愿服务队一行15人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观察国情社会发展,以体育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为实践总目标,结合采访调研、体育宣讲、教学实践与红色学习等途径方式,力求将南体校园的体育文化、南体学子的运动特长与实践地的乡村发展特色紧密结合,在校地共建、院村互助、结对帮扶中谱写具有浓浓“南体味”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新篇章。

结对齐共建,关爱青少年

第一站,联合江苏省少工委、连云港市少工委等部门,实践团队在连云港市院前小学以“结对齐共建,关爱青少年”为主题举办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活动和体育运动器材捐赠仪式。江苏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助理聂德勇,连云港市少先队总辅导员李娜,连云区教育工委委员、区少工委主任张克林,团连云区委书记、区少工委主任钟翊玮,院前小学党总支书记王新军,运动训练学院(足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蓉,运动训练学院(足球学院)辅导员、实践团队带队教师刘宸以及连云港市院前小学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是暑期实践的“总序曲”,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团队全体队员纷纷表示将把课堂所学科学文化知识、体育运动专业技能与乡村实践融合,跟随实践地村民的脚步,将实践活动深深扎根田间地头,把富有南体青年学子特色的志愿服务送到乡村一线和村民心坎中去,不断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光彩。

宣讲足球文化,助力体育强国

第二站,实践团队在连云港市院前小学开展足球文化宣讲与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国家足球一级运动员、国家足球D级裁判员、志愿服务队主要成员杨政首先为连云港市院前小学全体足球队队员讲解了关于足球运动的历史文化、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课堂学习情况分享了我校国际级裁判员马宁老师执法卡塔尔世界杯、亚冠决赛的“高光时刻”。希望足球队队员们在内心埋下“热爱”、“坚持”与“梦想”的种子,未来在足球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为投身体育强国建设奉献新时代青少年的汗水与智慧。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认真带领足球队孩子们进行活动前热身,并细致讲解了足球赛的现行规则、基本运球技能以及预防受伤的注意事项。本次活动是结对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后的积极尝试,更是高校践行服务社会职能的有益举措。今后,学院将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基点,进一步发挥运动训练专业的优势,以互融共促打造校地共建新模式,以同频共振构建校地共建新格局,为谱写结对共建融合发展、校园足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新篇章贡献南体力量。

“核”你一起,强国有我

第三站,实践团队前往连云港市田湾核电站科技馆开展深度调研活动。前期了解到,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田湾,自1999年10月正式开工,是依据中俄两国政府协议合作建设的大型核能项目,是我国“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核电建设工程之一。田湾核电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水文优势,可容纳8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总装机容量可达800~1000万千瓦,年发电600~700亿千瓦时,产值250亿元以上。参观调研中,队员们对反应堆本体模型、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组、堆芯熔融捕集器等核电设备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总觉得核能离我们很遥远,也很危险,参观后才知道核能发电的技术原来是这么奇妙,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为百姓生活带来便捷,希望更多青年大学生能加入到了解‘核’知识的队伍中来,争做‘核’知识”的学习者、见证者和传播者。”志愿服务队队长伏启铭说道。本次活动是实践团队基于探索核能发展视角去感受体悟国情的一次精准实践,消解了对核辐射、核泄漏的偏见,拓展了研究“核”知识的视野,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发展的认识。

青春走基层,聚焦韩李村

第四站,实践团队走进连云港市开发区朝阳街道韩李村开展系列调研活动。据悉,该村曾获“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连云港市最美乡村”等荣誉,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通过采访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传茂,实地调研韩李村村史馆、民宿,召开结对共建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韩李村依托自身文化资源,开发了太白涧、李祯碑亭、白龙潭等一系列富含党建美学思想与精神的人文景观,打造了村史馆,将一代又一代韩李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同时,韩李村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带领群众走“协会+合作社+基地”兴村富民的产业模式,初步形成了黄桃“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四位一体的营销模式,依托1000余亩黄桃产业基地和水果专业合作社,把黄桃变成了“致富果”,把韩李村打造成为“黄桃之村”。实践团队与该村围绕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实习就业、体育产业建设等方面召开了结对共建座谈会,力求将体育力量深深融入乡村振兴,构思体育+休闲乡村旅游新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为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韩李“样本”贡献南体智慧。

与“雷锋车”同行,传承红色基因

第五站,实践团队来到连云港市“雷锋车”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并对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雷锋车”组党支部书记、第五代“雷锋车”车手权太琦进行了深度采访。1963年,为弘扬雷锋精神,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职工用小板车帮助旅客运送行李,义务帮助旅客解决各种困难,小板车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雷锋车”。“小小车轮”推出美德大爱。60年来,“雷锋车”车型换了9种,6代车手、500多位姑娘爱心接力,免费运送旅客33万人次,行李包裹37万多件,行程22万多公里,“雷锋车”组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从最初的肩扛手提到小扁担、平板车、三轮车、电瓶车,再到现在的观光旅游车,虽说车辆换了一代又一代,‘雷锋车’车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们为旅客服务的初心没有变。”在权太琦看来,“雷锋车”组做的事情简单、平凡,就是在旅客需要帮助的时候搭一把手,“就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只要坚持去做,就一定能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帮助他人的行列。”“雷锋车”承载着崇德向善、忠诚奉献的责任担当,诠释着雷锋同志“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它留下一路闪亮的轨迹,奏响一曲时代的强音,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轨迹,树立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标杆。全体队员们感慨良多,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车”精神,矢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勉励广大青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本次实践,团队全体队员通过理论宣讲浸润人心、示范引领指导教学、集中访谈搜集资料、深度调研提炼思想、参观学习传承精神等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练就过硬本领,积累丰富经验,磨炼意志品格,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作为新时代的南体青年学子,今后定将以更加饱满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建设母校、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之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文:刘 宸

图:陈 娅

审核:杨 蓉


Baidu
map